【科技日报】建设海洋牧场亟待科技发力-下载亚博app

“作为海洋牧场规模化建设的‘牧场运动’几近半个世纪,而海洋牧场建设的初始‘牧场理念’形成更可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,但至今关于海洋牧场建设核心的‘牧场思想’和‘牧场理论’至今尚未形成。”2日—4日,第二届中国国际海洋牧场暨渔业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在大连举办,2日在同期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海洋牧场发展论坛上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丁德文表示,中国应该也一定会在世界上建立起生态文明的社会,建设好“一带一路”的海洋牧场。

什么是海洋牧场?

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调研员栗倩云解释,海洋牧场就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,在特定海域,通过人工鱼礁、增殖放流等措施,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、生产、索饵或避敌所需要的场所,是可增殖养护渔业资源,改善海域生态环境,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。

我国的海洋牧场建设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,十八大以来,海洋牧场迎来了难得发展机遇。

“目前全国建成海洋牧场200多个,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86个,用海面积超过2300平方公里。”栗倩云说,据测算,已建成的海洋牧场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19亿元、生态效益604亿元,年度固碳量19万吨,消减氮16844吨、磷1684吨。

然而,当前海洋牧场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。

“公益性海洋牧场主体缺位、经营性海洋牧场动力不足、海洋牧场科技支撑能力薄弱、海洋牧场监测评估存在困难等都是海洋牧场在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。”栗倩云说。

“在海洋牧场科技支撑能力薄弱方面,由于部分建设标准与规范缺失或普及推广不到位,导致部分地方海洋牧场建设出现低质化发展倾向,没有体现建设的先进性和科学性。”栗倩云介绍,从事海洋牧场研究的机构和专业人才不足,一些关键技术还未完全突破,难以支撑我国大规模海洋牧场建设发展。

如何科学推进海洋牧场发展?

“要坚持科学的发展定位,坚持生态优先,发挥综合效益。在推进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,要始终将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放在首要位置,坚持规划先行,合理确定海洋牧场建设类型和规模,避免出现一哄而上、盲目发展的问题。”栗倩云表示,也要充分发挥海洋牧场综合效益高的优势,将海洋牧场与保障水产品供给、促进渔民增收更好地结合起来,使海洋牧场真正成为渔业的“绿水青山”和“金山银山”。

与此同时,还要加强科技支撑,开展科技攻关,构建监测体系。“需整合科研院所、高等院校、技术推广和企业的科技力量,加强产学研推衔接合作,对海洋牧场关键与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;还需进一步完善海洋牧场监测评价制度,构建全国层面海洋牧场监测体系,科学评价海洋牧场建设效果。”栗倩云说。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