翁兴友,现任山东海洋集团所属山东海洋现代渔业有限公司安全总监。已参加工作27年的他,始终在一线默默奉献,从胜利油田到山东海洋渔业,从一名见习生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,亲历了产业的发展、科技的进步。多年来,他带领团队打造了“耕海1号”等一个又一个精品工程,培养出“水运工匠”等一批又一批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,成为海洋产业创新的“急先锋”,荣获2022年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。
开拓创新,攻克技术难关
翁兴友具有多年海洋工程和现代渔业养殖设施管理经验,曾主持7个大型海上项目的全建设周期管理工作。2019年初,他从胜利油田来到山东海洋现代渔业,勇挑“耕海1号”项目大梁,投身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浪潮。
项目从海域地质调查到环境数据分析,从图纸设计审核到工程施工建造,每一个环节都是硬骨头。摆在翁兴友面前的第一个难题,是如何设计坐底结构形式。确权的烟台四十里湾海域,海基底质为淤泥,在这样的海底上稳定安置,需要足够的摩擦力,来抵抗海流对总体结构的侧向力。但获得了足够侧向力,淤泥海基又没有足够的承载力。在困难面前,翁兴友带领团队充分发扬“工匠精神”深钻技术,反复论证,多方咨询海工和港工专家,来来回回跑了十多趟,凭借多年海工经验,成功解决了淤泥质海底安置的关键技术难题。
这只是翁兴友解决的若干技术难题之中的一例。为加快解决项目建设和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,山东海洋现代渔业有限公司成立了以他命名的“翁兴友创新工作室”。自工作室成立以来,翁兴友带领团队制定技术方案244份,攻破技术壁垒和建造难题100余个,研发发明专利、创新成果20余项。工作室获评“2021年度山东省交通运输行业创新工作室”,项目团队荣获“2021年度山东省工人先锋号”。
项目建成后,他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想法,正思考立足工作室职能,充分发挥“海工 渔业”方面技术优势,聚焦现代化装备休闲型海洋牧场建设、智慧海洋渔业等重点领域,研究制定一体化应用亚博全站安卓版的解决方案,为破解海洋产业面临的问题提供技术输出和模式推广,提升全行业创新发展水平。
严把质量,打造标杆工程
2020年初,正当翁兴友带领团队紧锣密鼓的施工建造时,新冠疫情的暴发打乱了他所有的节奏。材料、设备、零部件等物资不能按时发货影响生产进度,人员管控导致施工人员不能进场,被迫调整施工顺序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等等,这些都是摆在他面前的问题。为此,他不等不靠,及时调整思路,对可能受疫情影响的材料设备第一时间制定替代方案,积极协调政府和疾控部门开辟绿色通道,保证项目建造急需的舾装板、敷料等300余项物资按时到场。为严把质量关,翁兴友坚持每天巡检,查看材料品质、施工进度及现场质量验收,纠正改进问题900余个,再细小的质量问题都逃不过他的“火眼金睛”,确保把“耕海1号”项目打造成精品项目、标杆工程。
那段时间,翁兴友连续100多天吃住在船厂,每天他都是第一个到现场,最后一个离开,有时候太晚了,就会在办公室凑合一晚上,忙碌的一天下来都是3万多步,脚上的血泡一茬接一茬,磨起了老茧。正是凭借着这种一丝不苟、精益求精的精神,项目加速追赶工期,如期建造完毕。
无私奉献,彰显责任担当
作为一名27年党龄的党员,翁兴友坚持把公司利益放在首位,虽然“耕海1号”因完善功能追加多项开支,但是他确认每一笔增项都反复考虑,确保财尽所用。通过与建造方的反复谈判和争取,在门窗设计、排水管保温及追加工时等方面为公司节省费用100多万元。在艰难的项目谈判过程中,一向温文尔雅的“老好人”多次据理力争,为细微的费用支出与建造方争得面红耳赤,甚至“拍案而起”,最大程度地压减项目成本。
工作中,翁兴友苦干实干带头干,无愧于组织的信任和重托。但在生活中却对家人却充满了愧疚。项目进入攻坚阶段后,几个月回不了家是常有的事,忙起来一两个周都顾不上打一个电话,甚至爱人患病也没有陪伴在旁,错过最佳治疗时机,导致爱人的听力已经很难恢复正常,提起这件事,他心里酸酸的,为防止给组织添麻烦,他从来没有向组织提及。作为一名中共党员,他深深明白只要组织需要,那就冲上去、担起来,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。
自投身海洋产业以来,翁兴友同志始终奋战在生产建设第一线,让党旗飘扬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。深耕海洋、匠心建造,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海洋人的初心与坚守。